经过8年鏖战,四川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脱贫攻坚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怎样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川,正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两天,宜宾市高县庆符镇的这家丝绸企业一片繁忙,今年首批20吨价值千万的高端生丝订单,近期就要发往江浙市场。
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跃新:现在国内国际对这个精品生丝、高端生丝的需求量非常大,我们目前全部是属于订单生产,目前的产品全部属于供不应求的这样一个状态。
订单足,凭的是茧丝质量好,核心在于蚕茧的质量。眼下,春蚕进入发种期。为培育出高质量的蚕茧,高县组织了农技专家,围绕小蚕共育、大蚕省力等环节,对养蚕的群众进行技术培训。
今年,当地还计划改造提升优质桑园1万亩,让依靠养蚕已脱贫的34个贫困村、4800多名贫困群众的腰包更鼓。
宜宾市高县畜牧水产发展中心副主任 梁增春:力争在去年蚕农户茧款收入1.1万元的基础上,户平再增加1千元,让蚕桑成为农户致富增收的好帮手。
兴产业就是为了守住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增强人、财、物等要素支持。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脱贫攻坚中,我省有136万多人“挪穷窝”,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广元利州区龙潭乡桃园村村民在搬进新村聚居点后,村集体打造了以五味子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园350亩,大伙儿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桃园村村民 赵玉花:每个月还是挣几百块钱,一年七八千。
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桃园村党支部书记 徐清治:每年长期用工20多人,季节性用工600多人次。同时,贫困户和村民参与集体经济分红,从而保障了全村群众稳定增收。
每到8月中旬,红色的五味子果实都会挂满枝头,吸引不少人前来观光,村民们趁机办起了农家乐。
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桃园村村民 李贵英:一次可以接待二三十个人,一年收入也就是两万左右。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量大、面广的实际,我省提出,要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此外,还将健全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而为了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我省将明确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确定一批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出台政策支持凉山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工作。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蓝红星:首要任务是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同时要动态监测易返贫、易致贫的重点人群,持续做好后续扶持工作,多渠道地促进就业增收。
沙场归来不卸甲,重整行装再出发,展望“十四五”,四川将继续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巴蜀儿女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